close

今天要來挑戰又香又脆的「杏仁瓦片」,
看似簡單,其實需要有點兒功夫。
杏仁瓦片最難的步驟就是將蛋黃🥚與蛋白分開!
將低筋麵粉、無鹽奶油、砂糖、蛋白一起混合,調配好麵糰後,把杏仁片放入麵糊中拌勻,最後平鋪在烤盤上。剛出爐的杏仁瓦片有酥脆的口感及杏仁的香氣,讓人一口接著一口。
剩餘的蛋黃為了不浪費,利用蛋黃與麵糰做出了蛋黃餅🍳,小豆子們利用模型壓出了心型、圓型,還用麵糰做了一隻可愛的小熊🐻濃濃的蛋黃香、入口即化,吃起來好像孔雀餅乾,好懷念的味道😋
另外延續昨天
今天要來繼續說聖誕節的故事囉
💡二、平安夜(Christmas eve):
聖誕節的前一天晚上被稱為「平安夜」,也稱聖誕夜。根據《新約聖經》的記載,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與父親約瑟當時奉命回到故鄉伯利恆作人口普查(這是羅馬帝國歷史有記載的事件,因而可以推斷耶穌出生的年代)。當時馬利亞將臨盆卻找不到旅店可以住宿,所以當天晚上借住在一個馬廄,在馬槽裡生下了耶穌。由於當時天使已經報信給在原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所以這一晚是象徵「平安」的夜晚。
不過猶太人的「平安」(Salom)所蘊含的意思並不是一個身心平靜,沒有遭受困難痛苦的狀態。它更代表一種全人與上帝有正確和好的關係。一個例子就是:耶穌出生在馬槽這個困苦卑微的事實卻正是上帝與人類恢復和好關係的開始。
最負盛名的「平安夜」歌曲🎶🎵大概非屬《Silent night》不可,是帶來聖誕節氣氛不可缺少的經典作品。原始的歌詞是西元1818年由德國人Josef Mohr以德語寫成,曲調則是由奧地利一所小學的校長Franz Gruber完成,並於薩爾斯堡奧本村的舊聖尼克拉斯教堂裏首演。傳說中當年Gruber正為教堂裡的管風琴失修而無法慶祝聖誕節而煩惱。但Mohr帶來的這個歌詞使他有新的靈感,寫下這首可以用吉他來和絃的作品。沒想到這首歌竟成為後來兩百年來最具代表性與最廣為人知的聖誕節歌曲。現在每年12月24日17點整,這個禮拜堂裏都會舉行一個紀念儀式,以不同語言版本《平安夜》來紀念耶穌的降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炫媽咪 的頭像
    炫媽咪

    炫媽咪的部落格

    炫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